作者:虹摄库尔斯克早上,贝尔格莱德的康哥发来消息,当地电视台播放了中国又一批援助物资抵达塞尔维亚的新闻。消息称,4月2日,载有中国专家和万个防护口罩的客机从中国抵达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机场。随机抵达的有14名中国专家,主要是帮助安装从中国医疗保健企业购买的两套全自动口罩生产线,这将帮助塞尔维亚自己生产口罩。新闻称,有了这两套中国生产线,每天将能够生产19.2万个口罩,极大缓解当前口罩短缺带来的问题。图片:塞尔维亚新闻里的新抵达中国专家组,随机到达的还有2套中国口罩生产线。康哥说,塞尔维亚人对中国的真诚帮助表达了万分谢意,街面上经常能够看到电视广告牌上出现中国国旗。有意思的是,这些电视广告上的中国元素并非中国企业或者塞尔维亚官方所为,而是一些塞尔维亚当地企业和报纸自发性花钱投的广告。这让在塞尔维亚的中国华人很心暖,也很自豪!图片:中国元素最近在塞尔维亚广泛流行。康哥又发过来一段视频,上次那位叫做德约杰·斯托伊科维奇的塞尔维亚男明星发来中文感激视频后,这股感谢风就在塞尔维亚兴起。不少明星和网友都学着用纯正或者并不标准的汉语录制视频,表达他们对中国全力援助塞尔维亚抗击疫情表示感谢。其实,由于中国与塞尔维亚,以及其前身南斯拉夫数十年的友谊,塞尔维亚人对于中国充满友好。康哥说,随着近年来中国游客多了起来,贝尔格莱德的出租车司机不但会说塞语、英语,多多少少都还会说一些中国话。康哥自己和他的一些中国朋友都曾经遇上过这些友好的司机。一位中国朋友曾经叙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中国朋友来到贝尔格莱德打出租,上车后由于要去的一个店铺并非是旅游景点,而是处于一座居民楼。司机不放心,再三确认后拿起无线电向调度中心呼叫,请求查一下那处地址的情况。在调度中心反馈无误后,司机才将中国乘客送到。而中国乘客下车后司机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看着乘客走入店铺才离开。中国朋友非常感动于贝尔格莱德司机的责任感。图片:贝尔格莱德有时候会偶遇会说中文的司机。康哥说,“口罩外交”这个词语最近经常在塞国电视,甚至是欧盟电视上出现。让人想起当年的“乒乓外交”。由于塞尔维亚是欧盟候选国,因此中国对塞尔维亚的援助也让欧盟不得不重视巴尔干半岛,前两天电视上还称欧盟也将给予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巴尔干国家以援助。不过,康哥和身边的塞尔维亚朋友并不看好欧盟的承诺,毕竟欧盟各国自身难保,现在物资短缺甚至比塞尔维亚更加严重。塞尔维亚是小国,船小好调头,而法国、德国等大国现在陷在疫情泥潭里面难以自拔。图片:塞尔维医院的守卫和宵禁命令的执行。当然,康哥也有非常气愤的事情。塞尔维亚执行的是较为严格的禁行令,夜晚采取宵禁,并将国防医院等场所。结果美国媒体开始说三道四。美联社甚至胡说八道报道,说这个巴尔干国家在用国家强制力抗击疫情,说什么士兵们在大街上巡逻,手指扣在机枪扳机上,警告人们如果不遵守禁令,贝尔格莱德的墓地将装不下尸体。这完全是曲解,如果不执行这样严格的禁行令,难道要向美国和西欧那些国家一样“全民免疫”?死掉成千上万的人去装到墓地里?堂堂美联社的报道就像地摊小报一样。图片:医院门口的塞尔维亚国防军士兵。图片:塞尔维亚是世界上唯一击落美国隐身战斗机的国家,美国当然不爽!康哥说,塞尔维亚国防军确实全力投入到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他们在多个大医院,以隔离患者;他们会在夜间出现在大街上执行宵禁的命令。但是白天很少能够在街上碰到这些士兵,康哥自己去街上溜达也没有遇上过什么士兵,生活都是一切照常。而美国现在也在动用军力抗击疫情,甚至将装甲车开进纽约,美国怎么不去说他自己是军国主义啊!图片:中国专家组指导塞尔维医院。医院,中国专家组确实发挥了很强的专业优势,本来塞尔维医院医院,后来认为通风存在问题,最终建议换了另一处。康哥说,4月2日的塞尔维亚新闻报道了诺维萨德游乐场的医院,这是首都贝尔格莱医院,可以容纳名病人。图片:医院。目前,塞尔维亚的疫情数字仍然在不断上升。塞尔维亚公共卫生研究所副所长米兰·约瓦诺维奇·巴图特博士在塞尔维亚王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过去24小时内登记了例新的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另有5例死亡。到目前为止,共有名新冠患者确诊。在过去24小时内,有5人死于感染,平均年龄为61.2岁,因此死亡总人数上升到28人。她还是提醒,最重要的仍然是公民要遵守已规定防疫的措施。图片:当年击落美国F-隐身战斗机的塞尔维亚S-防空导弹系统被摆在卡莱梅格丹城堡外供人参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