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岁的娃娃第一次去室内游乐场玩,说是游乐场,其实就是一些海洋球,滑滑梯,还有一些其他的常见的玩具,只是数量比家里的多,场地比家里的大,小伙伴很多。
可能因为是第一次来,也可能因为性格遗传爸爸,她不是很喜欢跟人搭讪,总是找个玩具自己玩。
同行的小姐姐只比我们大3天,完全就是自来熟呀,全场玩得很嗨。所以我闺蜜很累,陪她姑娘全场跑,我倒乐得轻松,因为我闺女玩一件玩具最起码20分钟,拉都拉不走,我只好坐着看她自嗨。
就在陪姑娘的期间我看到了两起小冲突,让我意识到,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事件1
背景:两个家庭,1号家庭是奶奶和孙子,2号家庭奶奶,妈妈,孙子
起因:2号家庭的孩子差点打到1号家庭的孩子,1号家庭的奶奶赶紧制止
事情发展:2号家庭的妈妈认为孩子又没有打到,喊什么喊,一直在祥林嫂般喋喋不休,1号家庭奶奶见状赶紧抱孙子离开
备注:进游乐场,一个孩子只能由一个家长陪同,2号家庭犯规
事件2
背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奶奶
起因:这个小男孩一直和别人不友好,奶奶不懂得教育,任由孩子抢人家东西
事情发展:小男孩抢了一个稍微大点的男孩的玩具,被打了一下,没有哭,但是他奶奶把对方吓哭了,对方家长闻声赶来,让大点的男孩给小弟弟道歉
这是同一个游乐场不同时间的事件,好在有理智的一方,并没有发展成上热搜。那我作为旁观者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说说事件1,我觉得2号家庭的妈妈让人无语,你家孩子的确没有打到别人,那是因为1号家庭的奶奶发现了,难道不应该庆幸没有打到吗?
自己不向别人道歉还在一边唠叨了很久,我们是年轻人呀,我一直以为只有奶奶带娃出门才会跟别人吵架。
难道非要自己的孩子打到别人了,别人才能发声吗?况且那个奶奶并没有说过分的话,只是看到孩子差点被打,很快地抱走自己的孩子,然后说了一句“小朋友不能打人呀!”。
而且一个游乐场只能有一个家长陪同,你家进来两个人,不看着孩子,忙聊天,还埋怨别人过分紧张,真的是毁三观。
这件事我觉得1号家庭奶奶挺好的,没有跟年轻妈妈多计较,直接不理那个妈妈,索性把孩子抱走了,也是有素质的奶奶。想象一下如果是跟1号家庭妈妈的性格一样,保不齐会上热搜。
再说说事件2,其实孩子跟别人抢东西很正常,一个年龄阶段的正常行为,但是奶奶还是需要跟孩子说说道理,尤其在公共场合,做家长的更要注意。孩子不懂事,大人得懂事。
东西又不是你家的,你家孩子到处抢,大人可以不计较,可是小孩子不懂呀,所以才会被大点的孩子打。碰巧这个孩子没有大人陪,是自己一个人在玩。
就算人家孩子比你家孩子大,那他也是孩子啊,也就幼儿园小班吧,你一个老太太把人家小娃娃吓哭了,好意思的呀。
好在后来男孩的妈妈也比较有素质,让自己的孩子跟人家道歉了。也有可能她是没看到全程,觉得自己孩子打人就是不对,所以要道歉。
写在最后
很久以前就听别的宝妈说过,带孩子去游乐场一定要特别注意,因为有些家长真的很无语,各种无理取闹,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看好。
真的是不经历不知道啊,说得太对了。游乐场俨然一个小江湖。
其实孩子们倒没什么事,主要就是家长太事儿妈。如果两个孩子真的抢玩具打起来了,其实家长没有必要大动干戈。你们大人吵得不可开交,人家小娃娃说不定转头就手牵手了。
大多数都是还没上幼儿园的宝宝,他们这个年龄段就是这样,喜欢抢东西,喜欢打人,但是内心并没有恶意。我个人觉得只要双方家长引导得当,相互理解,孩子们可以玩得很开心。
比如自己家孩子打人了,自己肯定要阻止,并且告诉他不对,要友好,交朋友,然后家长自己要跟人家道歉,要真诚;被打的孩子,如果不是特别重,家长可以表示谅解,教孩子原谅别人。双方各退一步,万事大吉。
但是说真的,我们既然去陪孩子了,就用心陪,就别盯着手机了,全身心陪孩子。看到孩子有不恰当的行为及时去制止,这样也能避免不少矛盾。
带孩子出门玩,图的就是开心,如果因为自己没有看好小孩,跟别的家长闹了不愉快,这样大家心情都不好,何必呢?
朋友们觉得我说得对么?欢迎大家留言,看看大家都见过哪些不可理喻的家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815.html